图片供稿/平常谈   

谈读书

张立:香江健笔,成功投资家,先后任香港亚洲电视台总顾问、台湾《商业周刊》副社长;曾撰写专栏《商心国是》,主讲《张立平常谈》,广受海内外观众激赏。"平常谈"微信、网站由朗声图书、朗锐数字传媒联合运营呈现,欢迎转发关注。

  书有两种,一种有字,一种无字,书本叫有字,社会人生、大自然叫无字,这两本书要都读,不可只读其一。只有两本书都读通一点,方可在社会上安身立命,否则不管你成功或失败(按时下的标准,不同时代有不同标准),你都可能活得辛苦,难得畅快;相反,也不管你处于顺境或逆境均能自得。

  可惜,现在的教育制度,普遍把读书只变成应付考试,变成了分数,变成了学位,变成获取功名的敲门砖。这并非自今日始,古已有之;但要看到这是一种歪曲,是舍本取末,把求知变成符号,要明白教育制度的标准与读书求知是两回事,但又不能把公认的标准视为无物,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,不能独立而遗世,故此就要既遵循建制,又要跳出建制的标准。怎么说?就是既要应付考试,争取拿个好成绩,又要知道,这完全不代表什么,更不可因而沾沾自喜,以此类推,什么硕士博士也同样。

  古时考功名,真有本事的人,如清一代的曾国藩、左宗棠都是科举出身,都会做八股文,但他们都深知这是骗人的把戏,与真才学问离天隔丈远,只作进入仕途的敲门砖,门一进就把砖头抛掉,不像有的人,还把砖头捧着自鸣得意,他们真正的立足点是求学求知求个明白,求个融会贯通,他们要的是真正本事,不要假名衔,正因为如此,他们在清末才能挽狂澜于既倒,支大厦之将倾。真的读书与胆识,必须是书本与实践结合,即前面讲的两本书,一个有字,一个无字,都要读通。

  • 作者:张立
    编辑:平常谈
  • 收藏
发表评论
发表新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