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供稿/平常谈   

懒惰论

张立:香江健笔,成功投资家,先后任香港亚洲电视台总顾问、台湾《商业周刊》副社长;曾撰写专栏《商心国是》,主讲《张立平常谈》,广受海内外观众激赏。"平常谈"微信、网站由朗声图书、朗锐数字传媒联合运营呈现,欢迎转发关注。

  有句话叫“勤奋出天才”,但近期有一种看法,认为适当的懒惰是好事,对健康、幸福、长寿甚至发明创造均有好处。尽管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,但懒惰不仅有益于健康,而且有助于事业。人犯懒的时候,其实是在养精蓄锐。

  达尔文是超级懒人,上中学时每学语法就趴在桌子上睡觉,时常逃学去打猎钓鱼,上大学,大部分时间都赖在床上;他提出“进化论”。

  马克思早年依靠老母亲生活,从无想过自食其力,从1869年起,恩格斯开始资助他。

 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学校公认的四体不勤、愚钝的懒人。

  牛顿、阿基米得、门捷列夫、毕加索都以懒惰著称。迄今为止,还没有一个例子证明,天才的发现是过于勤奋中得来。

  当然不是说懒可以出天才,而是说善于休息及放松,对于天才人物的产生至关重要。

  其实这种理论与中国禅宗的看法吻合,“放松而又专注” 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“静如处子,动如脱兔”。将动与静的节奏掌握得好,进而将动与静融为一体。

  中国佛道儒的修行,其实都是讲求轻松、飘逸、宁静。但这又包含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爆发力,没有能量的储存,何来爆发力?并非提倡懒,西方提倡劳逸结合,掌握动静的节奏。天才人物有巨大的能量,必善于“保任”。

\

  • 作者:张立
    编辑:平常谈
  • 收藏
发表评论
发表新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