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行探疑
張立:香江健筆,成功投資家,先後任香港亞洲電視臺總顧問、臺灣《商業週刊》副社長;曾撰寫專欄《商心國是》,主講《張立平常談》,廣受海內外觀眾激賞。"平常談"微信、網站由朗聲圖書、朗銳數字傳媒聯合運營呈現,歡迎轉發關注。
小時候看《西遊記》經常有一疑問,唐僧取經,以孫悟空的本事,一個筋斗可以十萬八千里,為什麼唐僧還要千辛萬苦一步一步西行?只要孫悟空一個筋斗到雷音寺,把真經取回豈不“大功告成”?百思不得其解。後來明白了——金錢可以過戶,房產可以轉名,大凡物質的東西,所有權一轉變,移交就完成;至於虛的東西,如學問、知識、技能,也可以通過傳授、學習,轉移掌握;如工藝,如外語,如醫學……只要付出時間學習,有老師教,假以時日,大抵也可以掌握,多數人都能達到中等水準,少數人能達到上乘水準。
但大凡涉及精神肉體深層次的“悟”、“道”等範疇,許多人窮一輩子努力,都會難得寸進,甚至愈學愈遠,為什麼?有兩句話是揭示這一秘密的,一句是道家的話:“順為凡,逆為仙。”順著走的是凡夫,反過來的是仙家。我們凡人不會水,一淹就掙扎,愈掙扎,沉得愈快;反而放鬆了,就浮上來。即使明白了,但就是做不到。
第二句話叫:“為學日增,為道日減。”學問是講增加的,積累的;道是無為,清淨的,遞減的。
一個是“加”法,一個是“減”法。世間的東西無論是名利權色學問,不斷增加者為本事,全部教導都是加法;出世間修心學道則是減法,清除乾淨,才能輕,才能照天照地,大放光明。
正因為與常規相反,故用常規去學習者,有時會愈學愈遠,常人用孫悟空的方法取了經也無用;唐僧自願經九九八十一難,方成正果。
-
作者:张立編輯:平常谈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