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供稿/平常谈   

推力与阻力

张立:香江健笔,成功投资家,先后任香港亚洲电视台总顾问、台湾《商业周刊》副社长;曾撰写专栏《商心国是》,主讲《张立平常谈》,广受海内外观众激赏。"平常谈"微信、网站由朗声图书、朗锐数字传媒联合运营呈现,欢迎转发关注。

  笔者讲过“推力”与“阻力”,桑拿房中朋友问起。

  经常有能力强的朋友愤愤不平,公司提拔能力不如的人上位,“靠擦鞋(注:粤语,拍马屁)者”。如果真的这么认为,未必抓住关键。

  一辆汽车有一百匹推力,如果有一百匹阻力,这辆车动不了;另一辆车只有五十匹马力,但只有二十匹阻力,这辆车前行;第三辆车只有三十匹推力,但没有阻力,飞驰而行。三十匹推力比一百匹推力的快,这种现象是常见的。

  怎么办?一个自强不息者,既会加强推力,又会减少阻力,考虑问题是双向的,而非单一的。

  邓小平提出“韬光养晦,决不当头”,就是他老人家深明韬略,为中国发展减少阻力的重要决策。一方面加强实力,另一方面减了阻力,方有今日的地位。

  美国无疑是推力最强的国家,但小布什急进的对外扩张政策,四处树敌,巨大的阻力使美国举步维艰,阿富汗、伊拉克两场战争拖住其后腿,金融海啸来,顿入深渊。今日奥巴马四处赔笑脸,就是为美国减少阻力。

  再看现在正在酝酿的欧盟选主席,几乎可以肯定,英、法、德这三大国代表不可能上位,非能力也,阻力也,几乎可以肯定,是欧洲小国,而低调的政治人物上位,非能力也,少阻力也。

  这是和平时期的政治,所谓平衡,就是减少阻力。但战时或者对立紧张的形势则完全相反、会用锐利敢斗的政治人物上场。比如1949年中共夺取政权,以破为主,破字当头,立在其中,绝不客气。

   减少阻力,就是增加推力,韬光养晦,这是其内涵。

  • 作者:张立
    编辑:平常谈
  • 收藏
发表评论
发表新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