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供稿/平常谈   

“曲則全”

張立:香江健筆,成功投資家,先後任香港亞洲電視臺總顧問、臺灣《商業週刊》副社長;曾撰寫專欄《商心國是》,主講《張立平常談》,廣受海內外觀眾激賞。"平常談"微信、網站由朗聲圖書、朗銳數字傳媒聯合運營呈現,歡迎轉發關注。

  記不得是哪本書記載的了。有一老婦,年輕時是皇帝的奶媽,她的兒子是皇帝小玩伴,關係很好。皇帝登基後,疏遠了,但京城官場,有人利用她母子與皇上特殊關係,也走她的門路。她的兒子捲入官場是非被陷害,有人向皇帝稟報,說他借皇家名譽行騙云云,皇帝生氣要嚴懲,下了大獄。奶媽急了,要進宮中找皇帝理論,一老臣對她說,你進宮中,見皇帝時,一句話也不要說,更不要提過去的關係,遠遠望著他垂淚。

  果然,不幾天,皇帝下令,兒子放出來了。

  後來,有人問這位長者,他說,奶媽性烈,兒子被陷害,心急,見了皇帝,一說冤枉,一說念奶水之情、玩伴之誼。金鑾殿上,說冤枉,等於說皇帝糊塗;說舊誼,等於說皇帝徇私。當著大臣面,皇帝即使錯了,也只能維持“君無戲言”的尊嚴,不但救不了兒子,反而害了兒子。

  奶媽在殿上,遠遠望著皇帝,一句話不說,只垂淚,令皇帝反省,又保持其尊嚴,一切盡在不言中,比講什麼都好。這位長者拿出《老子》第二十二章,“曲則全,枉則直”。彎曲,走曲線,反而保全;受到委屈,才可伸直。

  說服別人最高明的方法,並非“教訓”,而是使他自己得出結論。“直”是教訓,“曲”是引導。芸芸眾生,很少不自以為是的,很少喜歡聽人教訓的,特別是居高臨下的人物。說服別人的高手,都是善於引導,能切身處地交換位置的人。

   老子騎青牛出關的地方,在河南靈寶縣的函谷關,離潼關不遠,未到過。老子留下的《道德經》五千言,充滿大智慧,影響後世。

  • 作者:张立
    編輯:平常谈
  • 收藏
發表評論
發表新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