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友谈
张立:香江健笔,成功投资家,先后任香港亚洲电视台总顾问、台湾《商业周刊》副社长;曾撰写专栏《商心国是》,主讲《张立平常谈》,广受海内外观众激赏。"平常谈"微信、网站由朗声图书、朗锐数字传媒联合运营呈现,欢迎转发关注。
有《佛说孛经》,谈朋友:
“有友如花,有友如秤,有友如山,有友如地。何谓如花?好时插头,萎时损之,见富贵附,贫贱则奔,是花友也。何谓如秤?物重头低,物轻则仰,有与则敬,无与则慢,是秤友也。何谓如山?譬如金山,鸟兽集之,毛羽蒙光,贵能荣人,富乐同欢,是山友也。何谓如地?百谷财宝,一切仰之,施给养护,恩厚不薄,是地友也。”
两千五百年前,释迦的话,活灵活现,于今无异。有友如花,有友如秤,现代商业社会,“花友”与“秤友”,往往在一见面时,就“称一称”,然后作出三六九等对待,已见怪不怪。
如何交友?佛家与儒家也有两派,一是主张“择交”,因为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因为“与善人交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;与恶人交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”。
既然有益友损友之别,那么对于善友,便应当亲近,对于恶友,便应当远离。所以从世间法和小乘法来说,强调“择交”、“慎交”,要“近善离恶”。
但大乘佛法与儒家另一派则提倡“有容乃大”,不主张利害损益的计较,主张用平等如一,用与人为善去对待各式人等,主张“圆融”,既要“择交”,又要“有容乃大”,不落两边。要明白世情,明白人性,既然是商业化社会,人变为商品,别人要称称你,看你是否有利用价值,也是正常的。但反过来,不把别人当商品,就自然不会去称人。交友以随缘为好,每个人有优点,也有缺点,不强求什么,自然而然。
-
作者:张立编辑:平常谈
收藏